三农维权网

您好 欢迎来到三农维权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法规

关于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的通知

时间:2009-11-10 来源:  作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饲料、畜禽改良)站(中心):

10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促进我国奶业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巨大作用。《条例》明确要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奶畜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各级畜牧技术职称部门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对行业发展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条例》赋予我们的职责。

当前,部分地区的奶农出现交奶难问题,许多奶农通过减少奶牛精料和减少挤奶次数等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应对目前的困境,放松了青贮饲料的储备和对疫病的防控。各级畜牧技术支撑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奶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奶农科学饲养奶牛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替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奶牛饲养技术指导。

减少产奶牛精料饲喂,虽然暂时会减少投入,降低成本,但从长远看,泌乳期奶牛代谢旺盛,精料突然减少,一方面会对奶牛的繁殖机能造成影响,导致产后发情延迟、紊乱,或久配不孕,另一方面会造成奶牛营养不良,体况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疫病发生,丧失生产能力。各级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指导奶农按照奶牛的生产规律和生理需求,以保证奶牛营养需要为基本前提,逐步适当减少精料饲喂。切不可以损害奶牛健康为代价,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科学减少挤奶次数。

为了减少当前的经济损失,一些奶农将原来的每日三次挤奶改为两次挤奶,试图通过减少挤奶次数,来减少奶牛的饲料饲喂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实践证明,技奶次数的变化对低产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影响不大,但对高产奶牛来说,影响非常大。如果突然改变挤奶次数,牛奶得不到及时技榨,高产奶牛乳房中的乳汁留存较多且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乳房炎等疾病。即便要减少高产奶牛的挤奶次数,也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采取三次挤奶和两次挤奶隔日轮换等方式解决。各级畜牧技术支撑部门,要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向奶农讲清有关科学道理,帮助奶农科学减少挤奶次数,保证奶牛将康,保护奶业发展的基础。

三、切实做好青贮饲料制作、储备工作。

青贮料是奶牛饲养常年不可或缺的饲料。没有足够青贮料,就会影响来年的奶牛饲养。北方大部分地区目前已进入青贮的收获季节,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制作青贮料。各地畜牧技术支撑部门要抢抓时机,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本地的青贮料制作工作,积极帮助奶农联系铡草机、争取信贷资金等,储备足够的青贮料,为今后的奶牛饲养打好饲料基础。

四、严格控制生鲜乳质量。

生鲜乳质量好坏不仅涉及奶农经济利益,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影响,关系到奶业的健康发展。各地畜牧技术支撑部门要帮助本地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生鲜乳收购站建立起科学的生陷入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挤奶前后,对奶牛乳头要药浴,对挤奶、贮奶、运输等设备要及时清洗、消毒。奶牛所产初乳(以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制品生产的除外),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所产的乳等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严禁收购和出售,确保生鲜乳质量。

五、高度重视疫病防控工作。

当前正值“秋防”工作的关键时期,各地畜牧技术支撑部门,一定要重视疫病防控工作。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要因为奶站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疫病防控工作。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做好奶牛免疫和防疫工作,发现奶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报告,停止生鲜乳生产,并采取隔离等防控措施,防止疫病扩散。要加强对本地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特别是养殖户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协办他们完善各类防疫设施,督促落实各项防疫制度,确保当地无疫情发生。

全国畜牧总站
二OO八年十月十日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