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农业局农资打假护农工作小结
时间:2009-12-21 来源: 作者:
2009年是充满危机又面临诸多挑战的一年。在这个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之年,如何夺取全年农业丰收,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三农”大局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来,农业部相继召开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和农业部等九部委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今年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根据国务院、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宜昌市农业局以及宜都市委市政府有关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的农资打假护农工作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完善制度为主线,专项整治与常规监管相结合,联合执法与部门执法相补充,有效的规范了我市的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较好的保护广大农资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现对今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1、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农资打假实施方案。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的原则,为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狠抓农资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等重要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和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农资的行为,大力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的原则,根据各级各部门关于农资打假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制定出了《宜都市农业局2009年度农资市场监管实施方案》,明确了农资打假行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整治的范围和重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2、组织开展了农资经营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三月上旬,我局组织全市376家农资经营户进行为期三天的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就食品安全、肥料、种子和农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农资经营户参训率达到90%以上。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农资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同时提高了农资经营人员识别假劣农资的水平和诚信服务意识。
3、开展了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按照查不漏店、打不软手、罚不违纪的原则,组织执法专班,加强市场巡查,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查处经销假劣农资、农作物种子未审先推品种、农药标签违法、肥料标签标识不规范、经营档案不全、虚假广告、无证或借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在农作物种子销售的集中时期对全市376家农资经营门店中的117家种子经营户进行了2次以上的检查。抽取种子样品72个,并全部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1个品种,及时责令经销商停止经营,收回销售种子,退回上级经销商。对经营未经审定的禁止推广品种9家全部立案查处,并依法没收种子100余公斤。对11家无证经营种子进行立案查处,目前已依法规范10家。查处种子标签不合法案2起,已结案1起。
4、创新农资监管新方式,推行农资经营品种实物备案制。在继续推行去年试行的农资经营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农资商品的可追溯性,我局投资1万余元,利用原有仓库进行改造建立了农资备案室,开展农资实物抽样登记备案。执法大队抽出专人负责农资实物备案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各农资经营大户进行其代理农资品种的普查、登记、抽样。目前,已登记备案农药品种132个,种子61个。
5、抓农资打假宣传工作,促进农资质量的监管。今年农资打假开展以来,我们借助《宜都农业》和宜都农业网的宣传窗口,在《宜都农业》1期农资打假专刊,在宜都农业网上公布了农资打假方案和举报投诉电话,告知消费者识别假劣农资的方法,提高了农民在购买、使用农资过程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民投诉举报假劣农资,目前已有2起因农民举报而查处的种子案件。根据省农业厅的部署,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张贴《湖北省农业厅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公告》达300余份。同时挑选出一批适合我市实际特点的品种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并加以推介,便于农民选购优良“放心种”。并做好种子品种纯度鉴定和试验,目前已通过全市的种子批发商选择性地收集了31个品种开展了水稻和玉米种子试验,为选择下年主推品种和依法处理种子质量事故打下良好基础。及时受理农民投诉,依法处理种子质量纠纷,目前已成功调处三起种子质量纠纷,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6、严查禁用药物,强化食品安全。今年来为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我局执法大队、水产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对全市农资经营户、水产养殖户进行了一次全面专项检查,严查种植业中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水产养殖业中违规使用国家禁用渔药、渔饲料添加剂,暂未发现有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渔药和渔饲料添加剂的行为。我局农业环保站对三江蔬菜基地和丰店农贸市场的蔬菜品种进行了五次农残抽检,共抽样54个,抽检超市一次,8个品种,未发现农残超标品种。水产局抽查水产饲料、水产品及水产加工产品各3个样品送检,未发现药残超标和禁用药使用。
7、加强部门联合,形成执法合力。
在农资打假的行动中我们历来重视部门间的合作,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对全市农资经营者实行按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农业局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与市畜牧兽医局、市工商局联合制定了《宜都市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办法》,与工商局共同对全市397家农资经营户进行了信用等级首次确认,确认A级信用等级66户、B级298户、C级33户,用不同颜色区分的公示牌挂在店面显著位置,既提醒了农资消费者,也便于实施监管,取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促进我市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来,我局与市畜牧兽医局、市工商局建立了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今年已经举行联席会议三次,通过会议通报执法信息、分工农资打假各自工作重点,在第三次联席会议上共同决定,为完善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在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对全市农药、种子、化肥、兽药、渔药、饲料等农资经营门店统一建立《农资质量承诺书公示制度》、《农资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进销货台帐制度》、《农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农资退市制度》,将各种制度统一制作上墙公示,统一制作“农资经营进货索证索票档案袋”,统一《农资产品信用单》。三局已经联合行文向市政府申请开展此项工作所需经费,待市政府批准后我们将立即实施。
以上是我局今年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工作的一个小结和回顾,所做出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在4月24日举行的全省农业法制工作会议上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被省农业厅表彰为“2007 2008年全省农业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全省仅9家),我局被邀请出席会议并做典型发言。但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监管网络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的死角、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平衡、对违法经营打击不力、监管手段缺乏、对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缺乏监管等等。下来我们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的开展,从食品安全的高度,积极加强与农资监管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按照全省农业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发挥农资打假牵头部门的作用,建立起经营有序、监管有效、群众放心、领导满意的宜都农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