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委农工部"四子"良方助力农业发展
时间:2011-07-28 来源: 作者:
今年以来,天水市委农工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重要职能,在农业农村工作中,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统揽,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通过“引路、培训、帮扶、传经”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和村干部的致富和“双带”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发展方向上引“路子”。今年上半年,天水市委农工部抽调全市8819名农口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下派到基层1019个服务点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进村驻点抓落实活动,帮抓人员深入村组,围绕发展思路、农业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农村基本政策、市场经济等相关内容开展宣讲,促进农村党员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拓展致富思路。全市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7.5万份,现场咨询2.6万人次。
在教育培训上开“方子”。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结合各类培训项目,以乡镇领导、村组干部、致富能人、农村经纪人、外出务工人员、有志青年、土专家等为主,广泛开展了政策、法律、科技、文明“四进农家”活动和新型农民培训,使群众能够学得懂、用得上。该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94期,培训农民34.9万人(次),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在帮建服务上结“对子”。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市级领导帮抓和部门帮建制度,市县联系领导为示范村累计协调解决资金350多万元,社会各界帮建物资价值9682.56万元。特别是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抓落实活动载体,鼓励农口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培训推广、产业发展壮大等任务明确到科技人员身上,“一定三年不变”,开展结对服务,落实市场信息到点、科技服务到点、政策支撑到点的“三到点”结对模式,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精品示范点,切实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典型引导上找“点子”。从实际出发,坚持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的原则,在新农村建设建设模式上求创新、探路子,对试点过程中涌现出的1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表彰奖励和命名挂牌。以这些村的典型示范效果感染和引领广大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让各村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探寻尽快赶超的“点子”。同时,深入挖掘农村学用科技带头致富的典型,采取“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信息、帮创业”的“五帮”金点子措施,培育新的农村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着力打造新型农民。(记者 姬旺芳 特约记者 魏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