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早稻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本网讯 湖南是我国双季稻生产大省,早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4%左右。今年湖南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预计全省早稻面积达263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当前,春耕生产全面展开,90%以上稻田已经翻耕整地待抛待插,4月中旬即将开始抛秧插秧,早稻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早稻育秧苗足苗好。全省抛秧和插秧占早稻面积90%。到目前为止,今年育秧期间没有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没有发生烂种死苗现象,成秧率在85%以上,秧足、秧壮、秧好,为面积扩大打了坚实基础。农业部门正在指导农民在天气转晴升温后,抓好秧苗炼苗、秧沟排水和秧田防病工作,为抛秧插秧作好前期准备。
二是雨量有利早稻生产。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雨272毫米,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5%,除极少地势较高的高岸田需要抽水灌溉外,早稻翻耕整地抛秧插秧不缺水、不少水,没有遭受干旱影响。今年降雨时节起始早,翻耕整地育秧不等雨水,对早稻生产极为有利。
三是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粮食生产大县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种粮科技水平。到目前,全省已开展技术讲座5300多场(次),参加听课的农民超过200万人(次)。省农业厅派出10个粮食生产技术督导组开展巡回指导,59个水稻生产大县派出2300多人到乡镇驻点,指导早稻生产。县农业部门与中国移公司、中国电信协作开通种粮技术短信,在生产关键时段给农民提供高产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多种早稻、种好早稻,全省已经建立粮食生产科技示范户4.5万户,示范带动高产栽培技术推动应用。
四是行政推动力度加大。粮食主产区在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抓好粮食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大了村级抓好粮食生产的工作责任,建立了村级粮食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责任制,把发展双季稻生产、制止稻田抛荒、办好粮食高产创建点列为村级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明确了抓好粮食生产的奖罚措施。同时,坚持贯彻“谁种粮,补贴谁”的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国家种粮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到种粮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