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维权网

您好 欢迎来到三农维权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法规

六大启示击碎农粮“国进民退”论

时间:2010-06-24 来源:  作者:

  调研背景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特别是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衡量的。看待粮食问题必须要有全局意识、统筹观点、长远考虑和世界眼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压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产业兴盛不衰的动力源泉蕴藏在农民中,只有不断合理提高他们种粮的收益,给他们创造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才能保护和激发农民内在的种粮积极性。

  2006年,国务院在河南等六个产粮大省采取了一项不同于往年的新政策:托市收购。自这一政策实施起,疑问不解甚至批评意见就从未停止,认为将粮食托市收购之举是“旧制度复归者”有之;认为这一政策是“恢复国家垄断者”有之;认为托市收购政策导致粮价上涨、并将产生“国家财政包袱”者有之。

  四年过去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也值得我们去思考: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究竟是前进,还是所谓的倒退?为了从实践中寻找答案,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国家粮食局和北京工商大学的有关专家,到全国第一粮食大省、托市收购粮食数量最大的河南省进行了专题调研。

  国家最低小麦收购价又叫托市价。按照国家规定,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具体承担河南小麦托市收储任务。作为收购主体,中央储备粮河南分公司,适应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扎实推进小麦托市收购。省境内已经设立的2903个收购点,基本覆盖了所有产粮乡镇,四年共计收购小麦7729万吨,稻谷73.49万吨,为农民增收117.6亿元。不仅增强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点做法:在艰难之年夺取新业绩

  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和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任务最多、管理难度最大、保证持续发展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在这一年,公司及广大粮食购销企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态势、保稳定”和“服务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大局,以深入学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进一步认真落实收购政策,扎实完成调控任务,精细开展储粮管理,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在艰难之年夺取新业绩,各项工作再次跃上新台阶。

  ——创一流管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与广大粮食购销企业密切协作,把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科学管理中。包括人本管理、民主管理、精细管理等,对人力、资产、劳动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制度。在工作中,要求职工始终坚持“四到位”,即托市收购政策落实到位、托市收购资金筹措到位、托市收购监管到位、托市收购服务到位。各直属库及粮食收购库点在收购粮食时,必须严格做到不准限时、不准压级、不准压价、不准抬级、不准抬价、不准收人情粮、不准打白条。对粮食收购品种、收购质量、收购价格、水杂扣量、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要进行公开。此外,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各直属库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措施具体,管理方法严密,做到“事事有岗,人人有责”,给调研组留下了鲜明的“五化”印象:仓房整洁统一化,草木映衬园林化,监管有力安全化,管理一流规范化,团结协同和谐化。各项措施保证了农民从小麦托市收购中确实得到实惠,每斤小麦平均增收5分钱。

  ——创一流服务。现代服务是经济社会日益专业化、分工化的产物和条件。就“三农”和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而言,必须大兴现代化和优质化服务。为节省售粮农民的时间和体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开展了便捷人性化的粮食收购“一条龙”服务,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农民们反映,现在粮食随到随验、随过秤、随付款。来卖粮时有水喝、有饭吃、有休息场所,还备有信息台和医药便民箱,真正感到自己是“主人翁”。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为解决收粮季时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无力卖粮的问题,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各收粮点选拔了粮食经纪人,他们走村串户灌袋装车,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创一流业绩。2009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协同河南省广大粮食购销企业,顺利完成小麦托市收购工作,油菜籽、中晚稻等多品种托市收购工作也相继启动。全年共累计收购托市小麦2174.05万吨,占全国六个主产省托市收购总量的54.3%;累计收购油菜籽23.41万吨,占国家下达计划的78.03%;加工成品菜籽油8.2万吨、菜粕14.05万吨;累计收购托市稻谷73.5万吨,占全国收购量的12.7%。

  在郑州直属库大院,我们问一个卖粮的农民,今年对粮食部门的服务满意吗?他连声回答说:国家政策好,执行的也好,我们打心眼里满意,现在到粮库卖粮真是享福。当问到对托市收购政策的看法时他们纷纷表示,这项政策顺农民意、得农民心,希望政府稳定实行下去,千万不要轻易废止。

  四条经验:促进增产、正确价格、落实政策、人性化服务

  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与粮食公开拍卖竞价销售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新探索和新创造,对振兴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对这一成效显著的新举措,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坚持,促使其措施制度化,主体精干化,机制完善化,实施连续化。几年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把贯彻执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提高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狠抓落实,总结创造出一系列宝贵经验。

  ——持续促进全国粮食增产是成功实施小麦托市收购的坚实基础。战略是农业粮食持续发展的方向盘。以河南省为例,从2005年以来,开展创建粮食核心产区行动,主攻粮食单产。2007年,全省24个粮食核心产区县年平均单产达到2098斤,粮食总产量达到400.15亿斤,比2006年增产23.78亿斤,占全省新增粮食产量28亿斤的84.93%。2008年,河南粮食核心产区取得了更大成效。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的惠农措施,不仅调动起中原农民高涨的生产热情,调动起科技促进农业粮食持续增产的强大动力,更成为河南省夏粮实现连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为实施小麦最低价收购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正确的粮食价格政策是成功实施小麦托市收购的前提。粮食政策尤其是价格政策是粮食托市收购成功的生命线。虞城县镐庄村农民张俊荣种植了13亩小麦,平均单产1000余斤,总产量超过13000斤。按照之前0.81元∕斤托市价售出的8000斤小麦计算,卖的这些粮食比往年要多收入600多元。由于合理提高了农民利益,所以河南几乎没有出现粮食惜售的现象,农民出售余粮的积极性始终高涨。

  ——严格落实托市收购政策是成功实施小麦托市收购的生命线。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及其收购库点采取多项措施,严格落实托市收购政策。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销售和有效布点”的原则,合理确定了最低收购价收购贷款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对于小麦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坚持使用“仪器定质”、以质论价、优质优价,防止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严把验收关,坚持实行边收购边验收的办法。进一步加强监管,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网络,充实力量、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按照“谁贷款、谁监管”的原则,由承贷直属企业直接承担监管责任。各直属库与粮食职能部门共同建立监管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为农民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成功实施小麦托市收购的条件。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对全体职工加强了政策学习教育,要求员工树立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市场稳定的“三维护”思想,以“为国分忧,为民排难”的意识全身心为农民服务。各直属粮库加强组织管理,公开业务流程,还配有农民休息厅。到现在为止,全省各直属粮库共购进小麦硬度测定仪2500多台,配备各类粮食机械28446台、检化验设备13951台,还研制出一批适合“散装、散卸”的粮食物流设施,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售粮农民的劳动强度。

  六大启示:把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结合起来

  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成功实施,对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灵活、竞争有序”粮食市场体系,对于加强宏观调控和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把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结合起来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深刻启示。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必要的粮食宏观调控新举措。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在市场粮价低迷的情况下,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行为改变这种市场失衡和失灵状况。这时候,国家采取宏观调控举措是势在必行。国家对主产区大宗粮食品种采取最低收购价预案,并于粮食公开拍卖竞价销售,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新举措。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农民稳定增收的保障。当种粮亏本时,企业不愿意也不可能对农民增收有什么作为,这时就要依靠国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保障生产者基本收益。最近两年国家实施的托市收购,就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采取托市收购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的收益,极大增强了农民内在的粮食生产的热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转变为巨大的物质成果。以河南省为例,2007年全省小麦增产量达到24亿斤,占全国小麦增产总量的71.8%。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国有粮食企业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的体现。小麦托市收购是以国有粮食企业为载体而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也是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一种形式。采取这种形式,把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粮食市场正常运行,竞争有序,有利产销。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促进了新型市场主体的成长发育。自实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农村应运而生涌现了一大批农村粮食经纪人。我国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约拥有80多万人,这其中既有自我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的农民,也有具有粮食收购经验的百姓,还有粮食企业下岗职工。他们弥补了粮食收购市场上的“断层”,成为新型市场主体,为完成粮食托市收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地少人多粮食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理应适当增加粮食储备。近年来,世界粮价大幅上涨,小麦和玉米则价格的涨幅更是近十年来之最,而全球粮食储备则降低到30年来的最低点。与国际粮价飞涨相对照,我国粮价虽然有所上扬,但还是比较温和的、可控的。整个粮食市场稳定,供应充足,粮食储备连续增长,粮食安全有保障。尤其从2007年1月到11月,我国粮食进口量下降,而粮食净出口达到770多万吨,这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对此,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功不可没。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