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维权网

您好 欢迎来到三农维权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法规

工业强了,粮食咋没下去?(聚焦现代农业)

时间:2010-06-22 来源:  作者:

     兴工重农不“跑偏”

  三夏时节,赣鄱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南昌县位于鄱阳湖畔,素有“鱼米之乡”和“江南粮仓”之美誉。

  在“以粮为纲,解决温饱”的年代,江西省南昌县创造了多个历史的辉煌。进入新世纪,随着全国各地大兴工业的风潮日盛,南昌县也面临着工业与农业比重调整的两难选择。

  “农业生产的大环境不是很好,因为农业大县往往就是财政穷县。”南昌县农业局局长喻峰俊告诉记者,2002年,自己被调到农业部门工作时,这里已经不再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经济要腾飞,靠农业肯定不行,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的确是主要的一个工作。”

  2002年,南昌县集中财力投入18个亿,在一片荒滩沙丘上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开发区。仅用了三四年工夫,就形成了汽车汽配、医药医器、电机电器、轻纺服装、食品饮料五大支柱产业,向工业强县迈出了第一步。

  但与此同时,南昌县委、县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作为传统农业大县,95.2万人口中有77.1万在农村;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南昌县还承担着粮食外调的重要任务。

  “农业问题直接关涉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稳定,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民生问题,发展工业,绝不能放松对农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喻峰俊说。

  权衡再三,南昌县最终确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同时采取“谁招商谁收税”的鼓励性政策,将县及乡镇所有的工业企业集中到园区,使全县86%的耕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南昌县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仅2009年县财政安排的粮食生产资金就达3079万元,比上年净增800万元;落实各类补贴资金1.32亿元,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目前,南昌县已经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三产结构由2002年的26.7∶48.7∶24.6调整为2009年的13.5∶66.0∶20.5,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的转变。但与此同时,全县粮食生产增长势头不减,播种面积达到183.12万亩,总产超过16亿斤,连续7年斩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大户“领跑”现代农业

  在南昌县武阳镇泗洪村,刘丁头是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几天前,他刚与县里的粮食加工企业签下了10万斤的粮食订单。

  “粮食部门送订单下乡,种粮不愁销路,劲头更足了,我今年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亩,预计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刘丁头高兴地说,这几年,每到春耕时节,县里的各大粮食加工企业都会到村里来摆摊设点。“县里还帮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南昌县各大粮食企业已经与2000多名种粮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订单突破3亿斤,比去年增长12%。

  送订单下乡,只是南昌县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之一。2009年,南昌县在本级财政设立的1300万元农村创业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重点用于促进粮食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品和粮食生产大户的发展,对种粮大户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和购置大型农机具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补贴。

  “一亩田现在收益大概500元,一个家庭如果种田,最少要种到50亩,不然根本达不到平均生活水平,而现在人均也就一亩地,全家一年下来也不过几千元。”蒋巷镇党委书记谢大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必须充分发挥大户作用,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路”。

  此外,南昌县还大力推动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金十字”特色养殖产业带和“银三角”高效种植产业带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禽类养殖、蔬菜苗木等特色产业。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代农业在南昌县已经成了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目前已建成特色规模种养基地5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6家,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72个。

  向有限的土地要增量

  “现在是农民当‘老板’,种田请‘保姆’。”

  时下,在南昌县农村,经常可以从农民们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近年来,围绕机械化生产目标,南昌县不断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陶成标是泾口乡小莲村种粮大户,2007年,他发起成立了南昌县标兴农技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过两年的时间,合作社参股农民就达到61人,机具数量增至158台。

  “2009年,我们的服务总面积超过3.5万亩,纯收入超过142万元。我们不仅服务周边乡镇,还把服务范围拓展到了省内其他地市。”陶成标自豪地说。

  随着现代农业观念的普及,全程机械化的农业服务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据统计,南昌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经达到123.4万千瓦,农机户3.95万户,农机耕作面积153.5万亩,农机收获面积123.5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7.6%。

  在向有限的土地要增量的过程中,南昌县还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县、乡、村、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了专家负责、技术人员包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29期,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员和农户23.5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发送技术服务短信20多万条。

  如今,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及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全县建立起2个万亩水稻种植示范片区,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