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0年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技科〔2010〕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种子、植保(植检)、土肥、经作(园艺、果茶)站(总站、中心、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技、种子、植保、土肥总站(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我中心研究提出了《2010年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2010年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五日附件:2010年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二〇一〇年三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精心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国种植业推广系统要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努力提升集成创新、执法监管、指导服务、推广应用与和谐发展能力,切实提高技术普及率、到位率、贡献率,为促进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一、围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集成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展示示范。着力加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油葵、甘蔗等粮棉油糖作物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标志性展示点和示范片。认真组织观摩活动,充分发挥展示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 2.大田作物栽培技术。着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免耕栽培、超级稻、水稻机插秧、小麦规范化播种、玉米“一增四改”、马铃薯脱毒种薯、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油菜轻简高效栽培、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甘蔗健康种苗等粮棉油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积极探索小杂粮、南方大豆间套作,以及北方向日葵、胡麻等特色粮油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围绕高产创建,集成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组织现场观摩、总结典型经验,并积极探索科技支撑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 3.园艺作物栽培技术。大力示范推广园艺作物避害、蔬菜集约化育苗、水果果园改造、茶叶安全高效清洁栽培等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积极探索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围绕标准园创建,集成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组织现场观摩、总结典型经验,并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推进标准园创建的长效机制。 二、围绕种子执法年活动,切实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与服务水平 4.执法服务。切实做好种子执法年技术支撑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强化督导与指导。积极推进种子管理与综合执法示范县建设,推动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引导种子产业整合。 5.质量管理。认真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以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分子检测与转基因成分检测等技术研发与培训。切实加强地市级种检机构能力验证和资格考核,大力推进种子检验员考核和能力建设。 6.品种管理。认真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等工作,统筹、衔接和协调国家与省级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关系,严格品种准入标准,完善品种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品种风险评估机制,协助做好农作物品种管理相关规章、办法制修订工作。 三、围绕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大力集成示范推广有害生物安全高效防控技术 7.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扎实做好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报送和发布相关信息。着力推进数字化、图形化、可视化和规范化预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病虫害信息。加强测报人员培训,开发先进适用测报工具。 8.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及时制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方案,认真组织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行动,不断完善重大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能力。大力示范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物理诱控等绿色植保技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标志性绿色防控技术展示示范区,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9.专业化统防统治。协助做好100个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和1000个示范县的项目工作,逐级开展技术骨干培训,积极参与技术督导和巡回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着力探索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长效机制。 10.科学安全用药。认真开展新农药、新剂型、新机型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强化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示范与集成。大力开展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和农田统一灭鼠工作,着力提高农田杂草和鼠害规模化防控水平。 11.植物疫情管理。认真落实《农业植物疫情报告发布管理办法》,积极做好重大植物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大力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积极开展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 四、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和有机质提升行动,大力集成示范推广土肥水生态高效利用技术 12.土肥技术。积极推进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加强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配方肥统配统供机制,并着力做好缓控释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试验示范工作。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南方大力推广种植绿肥、使用商品有机肥技术,北方研究探索种植绿肥、秸秆还田腐熟等技术,并积极开展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良试点工作。 13.节水技术。在旱作区、精灌区、水浇地和水田等4种类型农区,分别建立标志性展示示范区,大力推广全膜覆盖集雨保墒、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积极探索以作物为主线,集成旱作节水技术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推广方法。 14.土肥质量。认真抓好地力评价、耕地质量监测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配方肥质量监测抽查与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试点工作。 五、围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切实提高发展能力 15.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协助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乡镇(区域)站建设工作,抓好典型,总结经验,扩大宣传。积极开展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相关研究,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推动新工种设立,并制修订工种标准。探索多元推广合作机制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新机制,促进产业技术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结合,推动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16.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推进参与式推广,逐步扩大农民田间学校覆盖面。深入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努力发挥和支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自身发展的指导和引导。逐步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12316、农技110、农民信箱等现代服务手段,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技术服务。 17.能力建设。切实抓住国家制订“十二五”规划的良好机遇,协助制修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一轮种子工程和植保工程规划,积极争取支持,指导各专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实施“金蓝领”计划,注重岗位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国家农技推广队伍。 六、围绕体系工作整体推进,着力加强行业指导服务 18.标准建设。积极抓好种植业各专业技术标准与规程的制修订工作,培训标准制修订人员,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积极参与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县(基地)建设,为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19.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完善监测技术;做好重大作物苗情监测工作。加强种子信息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种业供需形势会商制度;加强肥料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肥料信息会商制度;做好农药械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发布。围绕种植业中心工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及各级农技推广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推广种植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新进展、新经验。 20.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努力拓展与国际组织和政府间的交流合作。继续推进农技推广双边或多边合作,认真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发展基金、国际水稻所、亚洲开发银行资助植保项目,启动中越稻飞虱合作项目。继续办好面向非洲和东盟国家的援外技术培训班。 做好2010年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国农技推广系统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良好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附件: